寶劍國王
作者形容寶劍國王的詞句,比如裁決者、紀律、秩序、危險、不近人道的殘忍、墮落邪惡,我覺得套用在寶劍國王身上,似乎是恰當的,我猜想,他是從偉特牌的寶劍國王身上,思考了這些特質之後,認為可以套用印度神祉閻摩。
以閻摩身為亡靈統治者來講,似乎也與以上的形容相稱。
到目前為止,我覺得都很合理。
但是,對於諸神的描述,我還是有很多疑問,如果有人對印度神話熟悉,很希望可以來解說一下,助我一臂之力。
我的疑問:
1.
作者提到閻摩是Maya的反轉音節,所以兩者有關聯?
2.
Maya瑪雅(摩耶),是卡利女神的處女?
3.
閻摩也是濕婆神的另外一個轉世化身?維基百科裡說,耶摩被稱為卡拉(Kala),字面意思是時間、命運或死神。濕婆神也有同樣的稱號。所以,閻摩與濕婆神都一樣具有死亡的意義,被同樣稱為卡拉。還是像作者說的,是濕婆神的另一個轉世?
4.
閻摩是耶和華的眾多原型之一,只因為跟復仇的耶和華很像?我不知道這是從哪裡推論來的。
5.
西藏人現在還崇拜一位雌雄同體的神祇閻摩瑪利?(因為閻摩與海洋女神瑪利亞結合,就變成閻摩瑪利。)
6. 作者說,基督教後來發展了自己的受洗儀式,也就是牛祭(Taurobolium),直到公元四世紀,教會依然在梵蒂岡的山丘上定期舉行。我查不到這個牛祭跟教會的關係,通常都說這是羅馬人舉行的獻祭儀式,是異教的儀式,不是基督教的儀式,所以,他說「教會依然在梵蒂岡的山丘上定期舉行」,我感到很困惑。我找不到以教會為首,來舉辦這個儀式的文字。
我有點懷疑,到底是作者寫得太隨便,還是翻譯文字造成閱讀時,覺得作者的推論不清不楚呢?雖然想找原文來對照,可是,如果原文也是這樣令人困惑的話,我很不想為了這樣而花錢。
其實,作者如果深入談閻摩的話,說不定反而可以更清晰。
但她拉出很多支線,把那些支線跟閻摩連結在一起,就令人充滿困惑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